
据媒体报道,重庆市渝北区某小区的梅大爷正在家里休息,突然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,原本好好的地板砖,一块接一块地翘了起来,仿佛有什么东西要从地底下钻出来一样。一家人慌忙往外跑。
在梅大爷的家里,客厅的地板砖,几乎全部都爆裂破损。踩上去,哗啦啦响。梅大爷告诉记者,当时,他正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,不知道哪里传来了奇怪的声响。一开始,他还以为是家里有老鼠活动。突然一下子,客厅中间的一块地板砖拱了起来,梅大爷觉得有点不对劲,连忙招呼老伴儿一起往外躲。
梅大爷的儿子闻讯回到了家里。客厅里的地板砖,还在陆陆续续地爆裂。一直到晚上八点多,客厅里面仍然能得到嚓嚓的声响。客厅里的地砖几乎全部都爆裂了。
据悉,梅大爷所住的这栋楼房,2005年完工。梅大爷是2006年开始装修。这十多年里,也没发生过类似的情况。重庆市渝北区建委质监站工作人员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表示,这一现象很有可能是热胀冷缩引起的,主要原因是最近气温降低,而地板、墙体和地砖的伸缩系数不一致。如果地砖之间没有保留足够的缝隙,地砖与地砖之间就会挤压,出现这种爆裂现象。那么是不是这个原因呢?
对于瓷砖忽然爆裂、空鼓、脱落等问题时,许多人一开始反应就是觉得,这瓷砖有问题,说实在的,现在生产瓷砖设备都很先进,生产的技术也是很稳定,生产出来的瓷砖质量都不错,像下方这样的砖脆脆,实在是很少见。那瓷砖爆裂会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?
该事件原因分析
1、粘贴剂不合格会导致瓷砖铺贴后出现空鼓、脱落等问题。
传统铺贴瓷砖通常使用水泥砂浆作为粘贴剂,按规定,铺地板砖时必须使用425号以上的水泥,所使用的沙子应是过滤过的中粗沙,并按1:2配比。如果降低比例,水泥多一些,则更能增强粘结力。在铺贴墙砖时,可以采用1比1的比例混合水泥和沙子,但是这样无疑会增加一部分成本;铺贴地砖时,两种材料的比例可以增大为1比2或1比3,因为多数房屋地面都需要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,所以铺设地砖时不用过多的水泥即能起到牢固作用。同时,为防止水泥收缩过大造成较大的拉应力拉裂瓷砖,宜用低标号水泥。如果配比不均,水泥砂浆则达不到要求的粘接效果;另外,沙子含土量过高、使用劣质或过期水泥都会导致粘贴不牢而引起瓷砖空鼓、脱落等问题。
2、温度变化大导致的瓷砖自爆。
发生瓷砖自爆家庭的地板铺设时间一般都比较长,最短的也在5年左右,有的甚至已经10多年了。由于住户长期在地板上走动,导致走动的部位的瓷砖发生松动,而且瓷砖之间高低不一,一旦楼体挤压的力量过大,经常走动位置的瓷砖就会发生自爆。另外,其实每次室内温度发生变化,瓷砖都会受到墙体挤压,如果瓷砖之间留缝过小,这种挤压经过积累最终导致瓷砖自爆,这也是铺设时间较长地板容易发生自爆的另外一个原因。
光是看新闻,小编都有点后怕,更何况处于现场的梅大爷一家,可见,瓷砖开裂的事情可不能小觑啊,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,小编特意整理了瓷砖开裂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,大家赶紧看看吧,如果家里正在装修,可一定要做好这些预防措施啊!
首先看看,无法防范的开裂情况:
砸墙等引起墙体震动而致使瓷砖开裂,如隔壁邻居后面装修,砸墙引起墙体震动,致使瓷砖开裂。一般开裂瓷砖集中在与邻居相近的墙面。
离火灶等热源太近致使瓷砖开裂。离一些热源太近,受到过冷过热温度变化,热胀冷缩致使瓷砖开裂,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厨房、锅炉房等。
接下来,可以防范的瓷砖开裂是:
墙面存在空鼓开裂、墙面的防水拉毛层脱层,新旧墙的交接处,以及铺贴在大芯板所包立柱、在烟道外侧简单铺贴瓷砖等不规范的墙面处理,都会导致后期瓷砖吸湿膨胀,出现松动变形开裂。由墙体变形导致的瓷砖开裂,会呈现横向、竖向或斜向的有规则的裂纹。
防范措施
在轻体墙上铺砖前,先请施工人员对墙体进行检测,看墙体是否安装牢固,是否适合进行铺贴;其次,建议在铺贴墙砖的一面做一层钢丝网,提升墙体的强度和承重能力。对于保温墙,其保温层通常都是由聚苯板材料来做的,可把原有的保温墙拆掉,用加砌砖 (俗称泡沫砖 )等来代替。由于加砌砖具有较强的附着力,可有效减少瓷砖开裂、脱落等现象,不过保温效果会稍差。也可以在聚苯板上挂一层钢丝网,再使用水泥压力板或波镁板,在其上铺贴瓷砖。
2、粘结剂不合格(成份、配比不正确)
粘贴剂不合格也会导致瓷砖铺贴后出现空鼓、脱落等问题。传统铺贴瓷砖通常使用水泥砂浆作为粘贴剂,水泥与砂浆通常按照 1:1的比例进行配比,如果配比不均,水泥砂浆则达不到要求的粘接效果;另外,沙子含土量过高、使用劣质或过期水泥都会导致粘贴不牢而引起瓷砖空鼓、脱落等问题。
防范措施
挑选粘结剂时使用正规家装公司、合格的工艺材料;施工时一定要按正确的配比进行搭配。也可使用瓷砖胶或者粘结剂之类。
3、瓷砖未泡水或泡水不均匀
有一定吸水率的瓷砖在铺贴前若不泡水或泡水不均匀,铺贴后在水泥砂浆凝结、强度上升的过程中,瓷砖会吸收其水分,导致水泥失水变得没有粘接力,强度降低,砖对水泥或水泥对原墙面黏合力降低,导致出现空鼓、脱落。
防范措施
用水泥砂浆来铺贴瓷砖(主要指墙砖),需要把瓷砖提前浸水两个小时左右。砖的密度越高、质量越好,需要浸水的时间越短。关注陶客。薄贴法则不用浸水,所用的配比砂浆里所含粘贴剂成分比例较大,保水性极强。
4、瓷砖间未留缝或留缝过细
在铺贴时如果没有预留适当缝隙,也会导致瓷砖受温度变化出现“热胀冷缩”,而受挤压开裂、空鼓或脱落。
防范措施
留缝、留缝、一定要留缝,这个操作很重要。瓷砖及填缝剂都会有热胀冷缩现象,铺贴时应预留适当缝隙;填缝剂是一种有韧性的、强度较低的柔性产品,弥补了瓷砖热胀冷缩的膨胀系数,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空鼓、开裂。
5、瓷砖质量差,参数不达标
有些劣质瓷砖硬度不够,各方面参数不达标,在使用过程中承重过高,则容易开裂(主要指地砖)。或者砖坯及釉面的膨胀系数不一样,当瓷砖被使用到墙面时由于温度及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,不同膨胀系数的砖坯与釉面会产生不一样的伸缩,最后导致釉裂现象的发生。
防范措施
选择品牌产品。瓷砖的硬度与密度有直接关系,在选购时,把砖翻过来看背面,颗粒越细腻的,瓷砖密度越高,则硬度越高,质量越好;可以往瓷砖背面洒水,如果水不下渗而向下流则说明该瓷砖密度较大,硬度较高;若水会下渗,则说明该瓷砖密度较小,硬度较低。
6、手工切割瓷砖造成暗裂
施工工人对瓷砖进行切割施工时可能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瓷砖暗裂。暗裂出现时一般不易察觉,但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,受水泥收缩、温度变化、外界应力等影响会加速拉裂,出现明显裂痕。
7、阳角处碰角磨边时操作不谨慎
如果开裂情况出现在阳角处的瓷砖,可能是拐角处相连的两列瓷砖的底边磨45度角时不够谨慎,破坏瓷砖的胚釉结合层,使瓷砖的边缘部分抗龟裂性能减弱,后期出现掉瓷开裂的情况。另外,阳角处瓷砖45度碰角贴得太紧,没有预留足够缝隙,同样会因为热胀冷缩出现开裂。
防范措施
这个只有在装修时提醒施工师傅要多注意,当然也是考验装修师傅手艺好坏和细心程度的时候。
8、瓷砖打孔时造成的开裂
在瓷砖上打孔时,操作不规范就会出现裂缝,比如:釉面处理不合适,力度过大,打孔地方选择有误等。
防范措施
1、在瓷砖交接的地方打眼,可减少开裂的发生;
2、不要在瓷砖起鼓的地方打眼;
3、在打眼的过程中要不断喷水,这样可以降低瓷砖的温度,减少开裂的可能。
那已经造成的开裂,怎么补救?
开裂后的补救方法
1、裂纹补救修补明显的裂纹,可以用瓷砖膏。它能够产生和瓷砖表面几乎一致的视觉效果,而且颜色可选、坚硬耐磨。
4、裂缝补救如果瓷砖出现较大裂缝,建议直接换掉旧砖,最好请专业工人操作,凿砖时务必要小心。 修补工作完成后,注意基面去污保湿。修补瓷砖时可以在其上浇水湿润,保证其黏结良好。不管使用水泥还是专用瓷砖胶,上刷时均需要饱满均匀,要注意相邻瓷砖之间的水平、直角、维持平整,最后把瓷砖表面清理干净。
清楚瓷砖开裂的原因,明白防范开裂的方法,这下瓷砖就不会无缘无故的开裂了,瓷砖,买的舒服,用着放心。